“五一”旅游市场前瞻:小城游再升温
28 2025-04-05 11:58:53
老妖股特力A午后小幅高位震荡,仍以涨停收尾,报收52.59元。
预计未来壳市场生态将进一步变化。现在每天看着‘壳市场行情下滑,着急的是高杠杆、资金压力大的‘壳主。
深圳某大型私募机构人士表示,无论上市公司、资产方还是投资机构,更倾向于提升并购重组的质量和效益,短期借壳炒作套利的动机大大减弱,价值投资理念在未来的并购重组中将占据主流。张华说,为了回笼资金或趁早卖个好价钱,不少壳主设法先把壳洗净。现在卖‘壳方脱手的意愿相对更加强烈,但市场上愿意接受的买家不多。好‘壳会挑收购方,会考虑其资金实力、产业规模、市场地位、所处地域等。前述私募人士指出,在买方市场中,折价卖壳的情况将进一步增多,净壳行为也将越来越多。
一些‘壳主会想方设法把上市公司资产处理干净,包括剥离绩差业务,处理好坏账、债务及员工安置等问题。对于后续操作,深圳某大型私募人士指出,上市公司将资产处理干净、实现现金回笼后,可以用现金收购标的进行战略转型,也可以通过发行股份购买外部资产的方式卖壳。其二,供给侧改革加速了行业洗牌,严格的环保督查等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,资源和市场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中。
不仅地产如此,最近两年,互联网、钢铁、水泥、化工、零售、电子、食品饮料等诸多行业,市场集中度均在迅猛提高。有研究员对记者表示,今年股市行情的一个核心是看重利润,无论是漂亮50还是传统周期股,股价上涨的背后都有利润增长在支撑。京东方今年以来获得403次机构调研。比如,腾讯、阿里已经深刻改变世界互联网格局,再如挖掘机行业,全球前八强有3家是中国品牌,其中三一重工市占率超过20%,位列全球第一。
曾经满大街的小店,卖衣服的卖鞋袜的,现在都到哪儿去了,都到网上去了。通过强强整合而诞生的中国中车、宝武股份等大型央企,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更是远胜从前。
今年市场上最耀眼的两条投资主线,一条是漂亮50,另一条是周期股,而持续引领行情的,正是那些耳熟能详的龙头公司。马云近日表示,企业家要有发展经济的能力,要有赚钱的能力,但企业家不是为钱而存在的,一个现代化强国,必须有一批积极担当,以富民强国为己任的现代企业家。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,今年前9个月,位居前十的房企拿地总金额高达8634亿元,占前50强房企的51%,大型房企的土地资源优势愈发凸显。有接受记者采访的券商人士指出,良好的竞争格局下更容易出现大市值公司,例如家电和电商呈现出寡头形成→盈利能力提升→寡头优势凸显→业绩提升的成长逻辑。
敏锐的资本已抢滩布局龙头公司。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、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,无论是中概股龙头,还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A股公司,其盈利都将伴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,迅速步入反转通道。今年以来,贵州茅台、中国平安、中国神华、美的集团、伊利股份、恒瑞医药、京东方等一批行业龙头公司股价涨幅可观,不少公司股价甚至已经翻番。零售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另一个行业,过去几年也经历了互联网公司的颠覆。
它们联袂续写着波澜起伏的龙头行情。国内工业控制龙头企业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对上证报记者表示: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,最终要由行业的龙头公司来落实,这是行业龙头公司的使命。
机构对龙头的追捧,还反映在调研频次上。据华泰证券统计,去年以来有近10个行业的集中度拐点向上。
(记者 覃秘) 标签:龙头经济责任编辑:陈子汉 陈子汉。追逐龙头股据最新统计,上周约有67家市值超过200亿元的龙头公司股价创出了历史新高。华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在去年8月就率先提出以龙为首这一投资主题,并坚持至今。去年以来,房地产市场土地资源迅速集中到少数优势企业手中。龙头企业获得了产业与资本双重滋养,中国经济正加速步入龙头经济时代。自去年以来,龙蟒佰利等龙头公司几乎每月都发布产品涨价公告。
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盈利明显提升,与行业洗牌密不可分,最典型的要数房地产业。龙蟒佰利预计前三季度盈利18亿至19亿元,龙头的盈利效应开始体现。
随着佰利联完成对龙蟒钛业的并购重组,加之众多小厂因环保问题而退出,钛白粉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,龙头企业的议价能力大增。这一金额相当于2016年我国LED产业的总产值。
随着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,龙头企业不仅赚取增量利润,而且还瓜分被挤出市场的同行的存量份额。这是中国经济步入新时代的一个影像,亦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新起点。
较为典型的是钛白粉行业。龙头经济崛起之时,企业家精神及其担当亦愈发闪耀。反之,绩差公司门可罗雀,股价跌跌不休。张忆东指出,以供给侧改革为代表的供给结构调整,以及消费升级的需求结构调整,加速了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的优胜劣汰,有利于行业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的崛起。
一家擅长资本运作的公司投资部负责人日前告诉上证报记者:我们现在只做真正有影响力的并购,也就是做完后,在行业内的全国排名肯定是数一数二,全球也能排得上号,否则就不做。钢铁、水泥等传统行业上演着同样的故事。
大资金青睐盈利稳增的龙头公司。群龙并起的苗头,早在一年前就有市场人士预见了。
近日,房地产三强相继发布了前三季度销售数据,碧桂园、万科、恒大分别实现4282亿、3961亿、3660亿元销售金额,并将年度销售目标定在5000亿元。在港上市的内地股也是龙腾虎跃,腾讯控股今年累计涨幅87%,地产巨头碧桂园同期涨幅达217%。
华创证券分析师袁豪统计,2010年至2015年,15家主流房企在6年中的平均拿地面积在全国300个城市中占比约为10%,2016年上升至22%,2017年上半年上升至37%。正是在这些综合因素的推动下,我国已经有一批企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。2010年至今,龙头房企拿地集中度大幅提升,近30%的小房企离开土地市场。与龙头企业的快速扩张相反,部分行业中小规模企业销量增长缓慢,甚至不升反降。
一个新趋势是,当行业龙头崛起之后,行业龙头之间的合纵连横、跨界融合密集上演。腾讯牵手广汽、阿里巴巴结盟上汽集团、京东投资永辉超市、美的集团并购库卡公司,诸如此类的竞合动作,正催生新经济、新业态。
如永辉超市,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83亿元,净利润超过10亿元,公司在全国21个省市布局了约550家门店,并仍在进一步高速扩张,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。据中国数字水泥网信息,水泥行业前十大企业市场份额已由2010年的31.5%提升至2016年底的57%。
少数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零售企业借机崛起。据Choice金融终端统计,安防龙头海康威视今年以来已接待机构调研1311次。